云计算模式:中国的电子云能承受吗?

2021-03-01 15:09 来源:电子说

人们常说,云计算是一个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规模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市场结构已经确定,新玩家很难有所作为。

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对比传统IT市场的规模,我们会发现云计算市场的比重还是很小的,给未来的市场竞争对手留下了足够的容量和空间。在中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和复杂。近年来,新玩家不断尝试测试云计算市场,这似乎表明,在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竞争格局中,尘埃落定还为时过早。

ITSS媒体工作组今天发布的云计算榜单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华为云和中国电子云均入围。特别是以新创云为代表的中国电子云为代表的国企团队,带着诸多疑惑上阵,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收获颇多,逐渐成为云计算市场不可小觑的力量。

新创云为什么有一席之地

云计算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竞争门槛高,竞争难度上升。新创云为什么在未来市场有一席之地?

首先,这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ICT 《2020年云计算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已达1334亿元,预计未来四年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云计算是在个人开发者和互联网企业上云之后,开始政府和企业上云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以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上云为主,周期长,流程复杂,需求与前两个阶段有很大不同,类似于为云计算市场开辟新的细分轨道。所以新创云有长期发展的天然市场基础,不会是昙花一现。

从国家政策的角度来看,网络信息产业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经济安全,也是国家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因此有必要大力推进我国自身的信息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正如总书记强调的那样:“目前,网络信息领域的国际产业竞争已经不是过去单一技术、单一产品、单一企业的竞争,而是围绕技术创新和产业体系的竞争”。

新创云作为网络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类似于许多优秀的网络信息技术系统、产品、服务甚至生态的载体。它不仅是政府和企业向深水区数字化转型后的重要平台,也有利于整个新创产业相关技术和产品的落地和推广。

从国企的角度来说,创新行业一定要有先锋带头,带头,一针见血。目前,中国电子作为中央管理的重要国有骨干企业和国务院认定的以网络信息产业为核心业务的中央企业,正在发挥先锋作用,其中国电子云承担着“打造全国网络信息产业核心实力和组织平台”的重要任务。

如今以中国电子云为代表的新创云,在市场需求和政策的驱动下,可以说占据了“时间和空间”,但从长期竞争的角度来看,新创云本身的竞争力决定了它未来在市场上能走多远。俗话说,“打铁难。”以中国电子云为代表的新创云能否经受住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国的电子云能承受吗

云计算永远是一条争夺技能和耐力的赛道。

在云计算的世界里,任何市场竞争对手都面临着非常现实的挑战。没有足够深的技术积累,在市场上得不到用户的青睐;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耐力,你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事实上,面对市场可能面临的激烈竞争,中国的电子云更像是在积累和准备。

首先,中国电子云作为中国电子旗下的云,在战略层面上赢得了中国电子的全力支持。中国电子集团已经形成了涵盖芯片、操作系统、安全机器、云计算、大数据、存储、网络、安全服务等整个产业链的产品和技术栈。如今,中国电子云已经成为中国电子集团整个产业链能力的战略出口,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保证以云服务的形式交付给广大政府和企业用户。

其次,云计算的技术竞争已经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云服务提供商必须在产品层面拥有全栈技术和足够的深度和广度,以满足数字时代用户的各种需求。在创新行业,中国电子云有足够的“技术实力”打造出技术先进的腾飞CPU和麒麟操作系统(PK系统),在产品和技术上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有足够的优势。

比如,在政府和企业用户高度重视的云安全问题上,中国电子率先将“可信计算3.0”技术融入CPU、操作系统和存储控制器,形成“三位一体”“PKS”的主动免疫防护体系,并拥有大规模的安全团队,为政府和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安全“基础”。

再比如,中国电子在腾飞处理器上的积累,也将成为未来中国电子云的技术武器。众所周知,随着摩尔定律的逐渐放缓和云中工作负载的不断增加,容器、微服务等云原生技术发展迅速,对计算资源的需求也更加细分,推动处理器向多核并行处理方向快速发展。

近年来,云计算巨头AWS和国内华为都在大力推动基于Arm的多核处理器在云中的应用和落地。因此,拥有PK技术体系的中国电子云,无疑在云计算的计算轨道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最后,中国电子云的全栈技术不是花里胡哨的架子,而是先跳伞。中国电子云的整体技术体系、产品和服务支撑着“数字会展”的建设。中国电子云平台基地对总部商业秘密网应用系统进行多维度的重构和迁移,实现业务流程的全面渗透,完成7个应用系统和20多个业务模块的云,推动“数字会展”的效率变革、权力变革和质量变革。

而服务于中国大部分电子现代数字城市的商业已经登陆城市,达到100家

城市信创实践,十几个城市落地“云数”数字底座,40+城市合作等,助力数字中国建设,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中国电子云还支持了金融、能源、制造等信创行业重点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信创云不能丢开放与创新

任何封闭的技术体系都没有前途可言,对于信创云亦是如此。

事实上,中国电子云正式宣布之日起,开放就成为其核心的战略之一,并且是在技术、生态和模式等多维度的开放与创新

针对客户对于通用计算和安全计算的需求,中国电子云除了PKS为核心的技术、产品之外,在硬件上还支持X86、异构计算等架构,并且广泛兼容各种商业软件、开源软件,满足政企用户群的多样化需求。中国电子云在技术层面上采用一云多芯的策略,不会出现排斥其他技术的现象,也更加贴近用户场景需求。

此外,针对政企上云的需求特点,中国电子云提供公有云服务+专属公有云产品,其中专属公有云产品包括政务专属公有云、集团企业专属公有云、行业专属公有云和城市专属公有云。

除了技术和生态上的开放之外,中国电子云在商业模式上也进行了大胆创新,提出了数字城市运营服务商的角色。众所周知,政务上云或者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周期的任务,涉及到业务的方方面面,甚至在未来除了建设之外,运营所承担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与政府、企业一起参与管理和运营,避免后续可能产生的问题,实现多方共赢。

总体来看,中国电子云凭借在战略、技术、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在信创云的赛道上崭露头角,近一年来已经斩获了“遂宁政务云”、“国家管网集团云”、“华中产业云”等多个项目,并且深度参与到各地的现代数字城市建设中。毫无疑问,中国电子云作为信创云的代表,开了一个好头。随着今年在产品与技术层面的进一步完善,中国电子云有望局势而乘势而上、聚势而强。

责任编辑:haq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