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部个人破产法迎来“第一案” 已有260人申请个人破产

2021-07-20 15:34 来源:凤凰网科技

中国首例个人破产案的裁定生效,保护了“诚实不幸”的人。

7月19日,深圳市公民梁先生收到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裁定书,法院批准其个人破产申请。这是自今年3月第一部个人破产法《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实施以来,国内首例个人破产案件。

据报道,35岁的梁先生于2018年开始经营蓝牙耳机业务。然而,由于缺乏稳定的客户资源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他的银行债务越来越高,他无法偿还所有债务。

今年3月10日,梁先生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个人破产申请。截至破产申请提出之日,梁先生的债务总额约75万元,而其仅有36120元存款、4719.9元住房公积金,每月固定工资收入约2万元,无房产、车辆等大宗财产。

法院经严格审查,依法受理申请,并根据《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的规定,于受理申请当日停止计算约75万元债务的利息。创业失败后,梁先生在一家月收入约2万元的公司做结构工程师。他表示愿意尽力还债,并提出了重组的可行性方案。

根据法院裁定生效的重整计划,梁先生三年内偿还借款本金,所有利息被免去。,的未来三年里,除了每月7700元的基本生活费用和一些生产生活必需品作为免税财产外,梁先生和他的妻子将用他们的收入来偿还债务。如果他不能按重整计划执行,债权人依法有权向其追索未归还的所有借款本息。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圳破产法庭庭长曹说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个人破产是指自然人作为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由法院依法宣告其破产,清算分配其财产或者调整其债务,免除其债务,并在破产过程中确定各方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

自2007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在“个人破产制度给了‘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经济上重生的机会。”,实施,适用对象为“企业法人”。个人破产法律制度长期缺失,企业破产法一度被市场称为“半破产法”。

对此,有观点认为,2016年在完整的破产制度由个人破产制度和企业破产制度共同组成。,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各地纷纷效仿。在大数据等诸多新技术的加持和芝麻信用等民间信用体系的建立下,我国个人信用体系不断完善,为个人破产法的出台奠定了基础。

此外,另一个社会现象正在迫使破产制度的完善。在个体经济活跃的地区,企业如果资不抵债,可以向法院申请破产。然而,破产企业承担债务,成为被执行人的股东、法定代表人和员工,却无法以同样方式寻求帮助的案例越来越多。

因此,在关于个人破产的法律法规生效之前,很多地方都遇到过个人破产的“第一案”,又称个人债务集中清算的“第一案”。国内首例个人债务清算案件,被认为具有个人破产的实体功能和等同程序,是温州某破产企业股东蔡个人债务集中清算案件。

经过探索,政策落地了。2020年,深圳发布了中国首部个人破产法《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条例》在个人层面完善了市场主体有序退出机制,建立了“法院判决、机构管理、管理人执行、公众监督”四位一体的破产处理体系,可以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创业热情。

我国信用体制的不健全,个人破产制度也就没有存在的基础。

《条例》规定,在以梁先生的案件为例,由于未来收入可预见,法院并未宣告破产并全面免除其债务,而是选择适用重整程序平衡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利益,使债权人能够最大限度地接受。

此外,但个人破产制度绝非是欠债不还的“老赖”逃避债务的通路。《条例》规定了各种不能免除的债务和不能免除的情形。例如,由于奢侈品消费等行为

曹表示,如果人民法院认定申请人以转移财产、恶意逃避债务、损害他人名誉等不正当目的申请破产,如果存在虚假陈述、提供虚假证据等情形。应当裁定其不予受理。破产申请;人民法院受理但尚未宣告破产的,应当裁定驳回破产申请。此外,如果债务人隐藏、销毁、伪造或更改金融凭证、印章、通信文件、电子文件等。将被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训斥、拘留、罚款或者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个人破产类型分为破产清算、重整、和解。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披露的数据

施以来,截至3月31日,深圳中院共收到260件个人破产申请,受理8名个人债务人的破产申请,正式启动破产申请审查程序。

曹启选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的“个人破产条例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通过梳理260件个人破产申请,发现了四大特点:一是申请程序涵盖清算、重整及和解,以债务人申请清算为主;二是债务人职业构成多样,年龄主要分布在30岁至50岁;三是申报的债务多为复合型,金融债权占比较高;四是债务人大多申报无财产或较少财产。

中国人民大学破产法研究中心秘书长徐阳光称,当前,温州、南京等多地都在探索与个人破产制度功能相当的个人债务清理工作,来自深圳的个人破产案例展示了个人破产案件该如何申请、审查、裁定的法定流程,可以为其他地区乃至全国立法提供经验借鉴。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