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娃娃销售引发争议:尊重消费者是企业的“流量密码”

2021-12-31 16:15 来源:凤凰网科技

半月谈评论员 吴振东

近日,“粉丝”连夜聚集抢购上海迪士尼乐园娃娃,成为热点事件。

12月29日凌晨,上海气温降至冰点,数千人在迪士尼度假区门前排队。原因是迪士尼将从即日起线下出售《2021达菲与老友记圣诞系列》的库存。这个系列的产品很受欢迎。此前采取的是线上报名抽奖和线下购买。这一次,多余的存货突然放出,普通游客可以排队购买,瞬间点燃了粉丝的热情。线下销售,先到先得,排队成为唯一选择。现场人员拍摄的视频显示,29日上午迪士尼一开门,通宵排队的人就冲到店里,场面一度混乱。

最近,这已经不是迪士尼第一次因为娃娃营销成为舆论焦点了。

图片

回顾最近的事件,消费者在寒风中长时间露天排队,被暴露在疫情风险中,不能只说“非理性消费”。有专家指出,产品销售商需要在产品生产、营销方式和园区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反思。这也提醒我们,任何从事商业活动的企业都必须考虑“外溢”的社会效应,避免“饥饿营销”的嫌疑。

正如很多网友提醒的那样,此类事件极易引发疫情传播风险、踩踏事件等公共安全风险。其实早在12月初,上海就出台了指导意见,要求年终聚集活动“非必要不可取消”。确有必要的,要制定完善疫情防控预案和应急处置预案,确保相关防控措施落实到位。该国许多地区的病例证明,任何松懈都可能导致疫情反复。在这个被疫情笼罩的寒冷冬天,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导致人员聚集的活动,是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机构的自觉和应有的责任。

此前,对于圣诞系列等限定热门产品,迪士尼采取线上报名抽奖、线下购买的方式,获奖者在规定的日期和时间段内前往迪士尼小镇排队购买。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这种销售方式可以有效避免人群聚集,应该坚持。突然改成线下销售,如果没有足够有效的应对方案,很大概率会出现“黄牛”能活在舶来品里扰乱市场的情况。看似火热的营销效果,实际上却付出了损害消费者利益、增加社会成本的代价,也透支了企业的声誉。

它是企业的上帝,法治和公共秩序是企业的底线。娃娃营销不能让消费者“娃娃化”。仅靠流量维持的偶像往往容易“翻车”,不论主观也好、无意也好,如果放任扰乱市场秩序和交易公平的行为,再“火”的IP,也只是转瞬即逝的烟火。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