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超“吞”业内第二名 行业主导不利吗?

2020-05-07 11:03 来源:重庆商报

K图 002352_0

顺丰的峰超一周前宣布将对快递收取额外费用,现在又有了一个大动作。

5日晚,顺丰控股宣布,股份公司丰超开曼的子公司丰超网络与中国邮政志迪及其股东签署了一揽子交易。交易完成后,中国邮政智迪的前股东中国邮政资本、三台控股、浙江益宝和明德控股将撤回对中国邮政智迪的减资,后者已成为丰超网络的全资子公司。这意味着国内智能快餐柜行业的两大巨头“合二为一”,丰超拥有近70%的市场份额。

  一家独大

  老大与老二合体

  丰巢成超级巨头

根据天空调查的数据,中国邮政置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在此之前,它已经收到了两轮融资。2015年,它接受了三台控股的一轮投资。2017年,中国邮政资本、复星投资和菜鸟网络向快易增加注册资本4.8亿元。目前,公司有4名股东:中国邮政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成都三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一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和深圳明德控股发展有限公司

顺丰控股宣布,交易完成后,中国邮政智迪的原股东中国邮政资本、三台控股、浙江一宝和明德控股将从中国邮政智迪撤出资本,中国邮政智迪将成为丰超网络的全资子公司。中国邮政智迪的原股东将有权认购丰超开曼新发行的股份,成为丰超开曼的股东,顺丰控股在丰超开曼的股份将从13.67%稀释至9.75%。丰超开曼的这一整合是一项目标收购。

截至2020年3月31日,丰超已投资约17.8万个快递柜,约占44%。大约25%的中国邮件投递速度很快。收购完成后,冯超占据了近70%的市场份额,成为业内超级巨头。

中国物流协会特约研究员杨大庆分析称,两家企业的整合已成为中国市场份额最高的智能快件柜企业,有助于两家企业优化智能柜布局,避免网络建设中的重复投资和不良性竞争。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客座教授、博士和高级物流专家王勇表示,两大巨头的共同努力有利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有利于快递橱柜行业的整体资源整合。

  近于垄断

  议价能力获提升

  快递柜又要涨价?

一个独立的会议会给行业带来负面影响。

王勇指出,这种近乎完全垄断的现象的出现,很可能导致快餐业缺乏竞争,导致消费者话语权的进一步丧失。

"丰富的巢,快速的交货和容易的整合将进一步提高议价能力."重庆物流与供应链协会副会长唐云忠告诉记者。

"大部分快递柜都是冯超的,所以他们不能随意提价吗?"消费者张告诉记者。此外,许多消费者表达了类似的担忧。

一周前,冯超刚刚宣布了新的加班收费标准。普通用户可以免费保存包裹12小时。加班后,他们每12小时收费0.5元。3元将收取最高费用。假日期间不收费。然而,以前快递的收费标准是24小时以上。被收购后,快递的收费标准会不会与丰超一致?

为此,记者致电中国邮政和顺丰。中国邮政表示,“我们没有收到任何通知,也不知道合并的细节。”顺丰说:“以公告为准。”

6日,记者在多家丰超和中国快递智能快递专柜看到,丰超已经开始实施新的收费标准,快递的收费标准还没有改变。

  心有苦衷

  去年亏损超10亿

  盈利模式需升级

然而,已经成为超级巨擘的冯超仍面临巨大的亏损和套现困难。

该报告显示,2019年丰超开曼的收入达到16.14亿元,出现净亏损

重庆孟加拉科技,一家快递物流公司,曾经为记者计算过账单。一套有20个橱柜的智能快餐柜售价约为5000元,社区通常会安装100多个。如果加上场地年租金,投资近3万元。按20美分、30美分和40美分的收费放大,中小快递,月收入约为600元。收回成本大约需要4年时间,设备维护和升级的成本也应考虑在内。

中国物流协会特约研究员杨大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整合或建设丰超快递超级门户有利于延伸服务价值链,如推广精准营销、社会电子商务等衍生服务,提高流量转化率和平台收益。这些服务势必会提升智能快递柜目前的盈利模式。

杨大庆还指出,两家公司通过数字化背景后,将有助于系统升级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加标准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链接

  智能快递柜还是一片蓝海

据中国工商研究院统计,2017年中国智能快递柜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2019年将超过250亿元。根据中国快递业务的增长趋势和智能快递柜的快速发展,预计2020年中国快递柜的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为了减少人员接触,快递和外卖平台都推出了“非接触递送”服务。智能快递柜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各种支持政策。

在3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要努力打破村庄和社区通行和交付的“最后一公里”障碍,将智能交付设施纳入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范围。有利于缓解智能快件柜在住宅区的分布问题。

北京推出《关于申报2020年度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项目的通知》,将智能快递箱和快递分拣中心纳入补贴范围。通知明确规定,每组符合标准的智能快件补贴金额不超过1万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智能快件柜企业的成本压力。

“疫情爆发后,智能快递柜行业面临着优惠政策。此外,中国快递柜的数量仍有很大差距,预计未来3-5年中国快递柜的规模也将呈现大幅增长。”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客座教授、博士和高级物流专家王勇表示。

延伸 · 阅读